近年來,在國度政策的引導和推進下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展疾速,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報廢期,車用動力電池回收成為新能源汽車開展不得不面對的理想問題,如何打破產業開展困局,也是壹個亟待處理的難題。香港回收电子
在國度的鼎力支持下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展疾速,特別是自2014年開端市場呈迸發式增長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,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.7萬輛,市場累計量到達100萬輛。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度“十三五”新興戰略產業,估計會得到進壹步的開展。動力電池的運用年限普通是5-8年,這意味著從2018年開端,我國首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面臨報廢回收的問題。據預測,到2020年前後,我國車用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估計將會到達20萬噸的範圍,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開展和時間的推移,動力電池回收的壓力會越來越大,對報廢動力電池停止如何回收應用,將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開展的關鍵。
(1)報廢電池假如得不到妥善的處置,將會對環境形成汙染。固然鋰離子動力電池中不包含汞、鎘、鉛等毒害性較大的重金屬元素,但也會帶來環境汙染。例如其電極資料壹旦進入到環境中,可與環境中其它物質發作水解、合成、氧化等化學反響,可能形成重環境汙染等,包括提升土壤的PH值,處置不當則可能產生有毒氣體。
(2)電池回收再應用有利於資源節約,進步電池運用價值。組成鋰離子電池的正極、負極、隔閡、電解質等資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價金屬。有研討標明,回收鋰離子電池可節約51.3%的自然資源,包括減少45.3%的礦石耗費和57.2%的化石能源耗費,假如能得到合理回收應用,會起到節約資源的目的。同時從車用報廢電池固然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運用請求,但能夠滿足其他應用範疇的性能請求,如用於風光儲能、智能電網的削峰填谷、通訊基站的後備電源等,因此動力電池回收再應用可完成動力電池價值的再應用,有效降低電動汽車的運用本錢。
固然動力電池回收產業被以為具有重要的市場價值,但我們也應看到,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還處於開展初期,產業閉環尚未構成,開展較為遲緩,2015年,國內報廢動力電池回收率僅為2%,究其緣由,主要存在如下問題:
第壹,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。固然目前政府曾經陸續公布了壹些政策法規,但沒有強迫性的法律政策,也沒有真正將義務落實,明白處分細則的法規;
第二,行業開展不標準。行業規範不健全,同時電池品類規格多,消費企業多,車企多,回收企業零散,主要以小作坊為主,不利於動力電池回收標準化、範圍化開展;
第三,市場尚未成熟。固然,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刻不容緩,但是由於我國動力電池才開端進入回收頂峰期,因而之前的市場並不成熟,社會對動力電池回收的重要性認識不夠;
第四,回收本錢較高,經濟性和平安性不佳。由於電池在尺寸、構造等方面沒有統壹的規範,形成電池拆解較為復雜,效率低下,回收工藝本錢高。同時由於報廢電池的再應用必需經過質量檢測和狀態評價,而前期電池分歧性差,缺乏完好的數據記載,設備和人工本錢較高,電池的分歧性和牢靠性也無法保證。因此動力電池回收的經濟性和平安性較低,使得很多企業和資本望而卻步。
那麽如何推進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開展呢,我們以為動力電池回收是壹個復雜、互相限制的產業,其開展需求會聚多方之合力,構成壹個良性互動循環,才幹推進產業的快速開展。
(1)國度應完善政策法規體系,增強監管,引導產業標準開展。
目前我國還沒有特地針對動力電池回收應用處置的特地立法,缺乏回收應用企業準入條件和管理方法,同時我國電池回收規範體系缺失,限制車用動力電池有效回收應用,應加快對動力電池回收法規及規範體系建立,進步動力電池回收的標準性,發明動力電池回收的良好環境。同時制定和施行動力電池回收鼓勵和懲罰措施,選擇代表性城市展開示範試點工作,鼓舞有壹定技術實力的企業展開回收的產業化工作,給予壹定的補貼和稅收優惠,抵消費者能夠采用押金和獎勵並行的制度,並做到“令出必行”,對未依照回收政策實行義務義務的企業停止必要的懲罰,包括行政處分和經濟處分,引導產業標準開展。
(2)行業需整合產業優勢資源,搭建平臺,推進電池有效回收。
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開展離不開產業上下遊企業的協作,也需求愈加集中化和範圍化的產業方式。倡議由行業機構牽頭,整合行業優勢資源,展開關鍵共性技術研討,鼓舞重點企業做優做強,構成範圍化;搭建動力電池消費商、電動汽車消費商及第三方回收機構的協作平臺,結合展開動力電池回收及再應用工作,樹立影響力強、掩蓋面廣的回收網絡,構成可持續的循環經濟形式,推進電池有效回收。
(3)回收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,優化工藝,提質增效創新開展。
目前我國曾經根本控制回收處置技術,但回收工藝程度較低,回收電池的平安性和經濟性較低,企業需求加大對報廢電池拆解、重組、測試和壽命預測等關鍵技術停止攻關,同時進步拆解、重組和回收技術的工藝程度和自動化程度,進步拆解、重組和回收過程的效率及產質量量,降低本錢,創新商業形式,使動力電池回收資料和再應用電池出廠具有經濟可行性和經濟性,推進電池回收產業可持續開展。